名师广场

登录
工作室首页 > 话题列表 > 话题详情

只看楼主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目前存在的困境及发展路向

  • 楼主

    赖银燕

    话题:2

    精华:0

    积分:62

    阅读:967 回复:5 2021-12-29 17:14:01

  • 2楼

    翁萍丽

    话题:3

    精华:0

    积分:375

                                                    树立科学合理的材料观念

    1、根据年龄特点提供材料。小班幼儿应尽可能多的选择体积大颜色鲜艳、形象生动,较真实的材料;中大班提供一些半成品及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有助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2、根据主题目标提供材料。如中班以“昆虫”为主题背景下的材料投放:科学区投放蜻蜓、蝴蝶、蜜蜂的昆虫标本和放大镜以及记录表等材料让幼儿自主观察发现昆虫共同特征的探索活动美工区投放剪刀、彩色卡纸、皱纹纸、水彩笔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以剪粘贴绘画等方式进行昆虫制作活动;建构区投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罐子,不同形状的积木等材料,开展"我为昆虫造新房”的活动。图书区投放各种有关昆虫知识的图书让幼儿开展“昆虫知识阅读”的活动。

    3、提供自然真实的物品材料投放材料时应选择生活中自然常见废旧的物品材料,扩大物品的多功能性淡化以知识技能为向导的经验型操作材料,让幼儿感到好玩、熟悉,并愿意投入活动。如小班活动“猜猜他或她是谁”,用班级中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让孩子们猜猜他是谁,找出相似处。活动亲切又贴近生活。再如中大班利用自然的水、泥、沙、石、木等原始材料开展活动。让活动材料回归自然,还原生活本来面目,最大可能的利用生活中真实的物品作为材料,避免假生活状态。

    4、及时添加删减、组合材料在活动的某些时段对一部分材料进行更换的基础上尝试做些移的调整。以挖掘材料使用的潜力,追求物尽其用的境界。如中班美工区开展“酒瓶装饰

    活动,等待孩子们装饰完所有的酒瓶后,可添加皱纹纸,让幼儿用皱纹纸制作鲜花,插入装饰好的酒瓶中开展“插花”活动。新材料的介入,在瞬间带来新刺激、新目标,形成新的话题和内容。


    2021-12-30 15:49:01

  • 3楼

    陈秋珩

    话题:3

    精华:0

    积分:195

    一、转变教师观念,了解区域活动实施方法。

    区角活动凸显了幼儿的操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现性学习。能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增强幼儿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拓展课程的组织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规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科学的区角环境创设和有效的区角游戏指导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从教技能,解决老师对集体教学与区角活动之间存在矛盾的质疑,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少了畏难情绪,各自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区角游戏空间。

    掌握区域活动组织方法,让行动有章可循。区域活动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六大类。区域活动的总体设计,要从三点上考虑:首先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孩子喜欢娃娃家,中班孩子对建构比较感兴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兴趣;其次要观察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再次就是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不能与课程割裂。区域活动的内容确定,要充分考虑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时代性。比如“超市”,“小吃一条街”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而“飞毛腿快递公司”“悄悄话”就体现了时代性。

    二、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

    1、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投放丰富的材料。

    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及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选择区域内容,投放区域材料。在教师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组织区角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在评比的过程中,保教室设计科学的评价细则给老师以引领,督促教师丰富材料,让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儿活动时间。

    为了避免区域活动材料成为一种摆设,保障孩子的活动权利,在一日幼儿生活作息表中,安排专门的区域活动时间,并加强督察,让孩子真正走进区角,进行自主游戏。通过孩子的操作让材料活起来,材料的适宜性彰显,有助于老师发现材料及区角设置的存在问题,在孩子的不断活动中改进,依据孩子的需要找到我们的不足。也为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打开一扇窗。

    3、开展常态教研,点对点解决问题。

    将区角活动的开展纳入每周的日常教研中,教师们带着活动实践中的问题来,在会上陈述自己的问题,在大家讨论帮助下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带着方案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后,老师们又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再次汇报交流自己的研究,请大家对自己的行动结果进行评议,集思广益后再带着更新的方案去实践教学,如此反复几次,原来的问题得以解决,新的研究问题又会生成,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推向深入。


    2021-12-31 13:39:32

  • 4楼

    林静

    话题:1

    精华:0

    积分:284

    1、 以儿童发展为导向,科学规划活动区设置

    应当以儿童发展为导向,科学规划活动区设置。一方面,应当重点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各领域间的融合性,在综合考虑班级活动场地、儿童实际需要和当下活动主题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活动区设置,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多而全。另一方面,应当遵循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打破单纯地以某一类活动或某一个领域去划分活动区的传统做法,从源头上扭转教师片面地放大单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而忽视儿童在区域活动中多领域学习经验整合的观念。

    2.实施开放式、弹性化的区域管理

    首先,幼儿园应当实现活动区空间由室内向全园的拓展,充分挖掘走廊、户外场地等园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将室内外空间连接起来。例如,幼儿园可以适当改造走廊,使之成为活动区的一部分,从而增加儿童活动的空间。其次,幼儿园应当实现活动区空间从各班独自使用走向全园共享,将整个幼儿园视为一整块活动场地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为儿童在选择活动区时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选择,而且有助于扩大儿童的交际圈,促进不同年龄段儿童之间的经验分享。最后,幼儿园应当实现活动区的自由开放和动态变化,既要允许儿童在各个活动区之间自由走动,允许材料在各个活动区之间流动和共享,也要根据一段时间内各区域的活动情况灵活调整活动区的空间布局。

    3.系统化投放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儿童参与区域环境创设的积极性,与儿童共同商议并决定活动区的设置及材料的投放,同时引导儿童通过自己动手、同伴协作或家长辅助等多种方式收集与制作活动区材料。其次,幼儿园教师应当在主动与儿童家长沟通整个活动的主题、目标与计划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家长为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献计献策。家长往往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自己孩子的活动兴趣和实际需要。最后,幼儿园应当将活动区内的材料从一个个孤立、松散的个体变成一个以当前主题为核心的、相互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系统,从而实现各类材料的价值最大化。

    4.提升对儿童自主学习支持与指导的有效性

    儿童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即儿童“愿意学”“会学”“坚持学”。区域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儿童有更多的自主权,以更个性化的方式作用于环境,通过游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提升对儿童自主学习支持与指导的有效性。首先,在区域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当围绕活动主题,通过氛围营造、问题启发、计划讨论等方式,激发儿童“愿意学”的动机。其次,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观察并掌握儿童活动状况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儿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调节,从而实现“坚持学”。该环节指导的重点是对儿童情感需要的支持与回应,对儿童挑战困难的鼓励与点拨以及对儿童行为表现的解读。


    2022-01-05 15:34:21

  • 5楼

    梁启荣

    话题:1

    精华:0

    积分:247

    对于区域活动的开展,首先幼儿园应注重室内外环境的交流与互通,从而帮助儿童在支持性的环境下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开放是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合理的空间,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动,老师应保护他们互动的空间。

    现时,许多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存在片面追求形式的问题,片面地认为提供的活动区越多越好,不少幼儿园甚至明确规定“比如:小班不少于7个活动区,中班不少于9个活动区,大班不少于11个活动区”。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班级都需要同时设置各类活动区,教师应当从班级活动场地、儿童实际需要和教学内容等出发来综合权衡设置,并通过不断调整完善,促进活动区空间价值的最大化

    尽管区域活动具有自由、开放和个性化的特征,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由选择、主动参与、互动交流和个性发展,但要更好地激发儿童在活动区中的高质量学习,往往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指导。然而,当前仍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区域活动对儿童自主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具体指导过程中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一方面,教师经常干涉儿童的活动,很多指导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难以推动儿童的自主学习与发展,甚至会让儿童自发、自选、自主的游戏逐渐变成“教师安排的游戏”。另一方面,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评价较多,而儿童较少参与评价。这既不利于儿童对自身学习经验的反思,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儿童的需要,对活动区材料等进行及时恰当的调整。

    在区域活动结束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儿童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与体验,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帮助儿童凝练并深化已初步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而达到“会学”。


    2022-01-22 16:27:30

  • 6楼

    李君娜

    话题:1

    精华:0

    积分:264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孩子的特点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先行材料投放,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肤浅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区域活动中,幼儿需要老师的隐性指导: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幼儿主动、活泼地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幼儿的潜能和个人能力才能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在区域活动中,不能硬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去游戏,使孩子被动的接受,失去了自我。而应充分尊重、信任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寻找快乐,获得发展。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尽量不直接干预幼儿,一旁关注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状态,再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相适宜的反应和适当的隐性帮助。

        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幼儿。陈鹤琴曾经说过:“凡事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事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在区域活动时,教师不要急于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探索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时,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教师就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指导时,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在此过程中,仍然有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只是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以游戏中角色之间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引导游戏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区域活动的创新,为幼儿创设更好的物质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来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激励幼儿动手的愿望,养成动手的习惯,掌握动手的技能,体验动手的收获,力求让每项活动成为幼儿发展的锲机,让每一个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快乐的宫殿。


    2022-02-24 14:54:12

说:

还能输入140发送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