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工作室首页 > 话题列表 > 话题详情

只看楼主 如何科学合理做好幼小衔接

  • 楼主

    林静

    话题:1

    精华:0

    积分:284

    阅读:97018 回复:10 2021-07-12 23:05:06

  • 2楼

    曾婷

    话题:1

    精华:0

    积分:216

    搞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紧紧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需发挥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
    1、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
    幼儿进入小学前必须达到一定身心发展水平,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因此幼儿园必须通过各种保教手段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素质,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1)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入小学后,学习环境、内容、节奏等发生很大变化,要求儿童从体力、精力到心理等方面适应。要求能承担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具有独立作业的能力,有健壮的体质,较好的耐力和抵抗力,以及协调的动作能力。在幼儿园阶段要保证幼儿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治疾病,注意安全,使幼儿身心健康。要重视体育活动,积极锻炼体格,增强体质;坚持生活制度的规律性,健全神经系统的正常发展,关心幼儿的情感和自制调节能力;保护和训练幼儿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器官,充分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动作能力,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如能独立进餐、入厕、游戏、劳动、整理学习用品,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等。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园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喜爱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从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愉快,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可持续发展。发展幼儿的智力。有意注意是儿童进入小学后顺利学习的基本条件,幼儿园应培养幼儿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使精神集中,并随年龄的增长,适当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对常见的事物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类、比较,形成简单的概念,在集体中能大胆讲话,发音正确,口齿清楚,语句完整连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文具。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如保持愉快、饱满的情绪、活泼开朗,学会分享、合作、互助。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新《纲要》很重视家园合作。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育儿知识,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忽视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 。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做好幼儿园大班后期工作。幼儿园大班应更集中、更直接地对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为幼儿做好体力、智力、品德、意志和生活习惯个方面的入学准备。幼儿教师要向大班幼儿介绍小学情况,并创设条件,使幼儿能与小学有直接接触机会。
    ①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逐步熟悉小学环境,观察一年级上课情况,培养幼儿上小学的欲望。
      ②组织幼儿参加少先队活动,树立戴红领巾的光荣感,组织大班幼儿和小学生一起春游、开联欢会或进行其他活动等,增进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友谊。请一年级小学生回园谈学习体验与收获。
    ③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良好行为习惯如: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上课纪律、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积极思考问题与发言,爱护书籍、文具和独立活动习惯。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尊敬师长。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书写能力和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学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顺序地看书。幼儿园大班还可以改变环境布置、调整作息时间、延长上课时间至35分钟,适当增加各种智力活动,加速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步伐。
    ④做好大班幼儿的毕业离园活动。举行毕业典礼,可邀请小学教师或小学生代表参加,会上有代表讲话表示祝贺和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并提出希望。中班小朋友可向哥哥姐姐表示庆贺或互相赠送自己制作的礼物,会后还可拍照留念,使整个结业会在热烈气氛中进行,使幼儿充满欢乐和自信,迎接新生活。
    2、小学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
    1)小学应全面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园工作。小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家表现、父母的态度、家教环境,指导家长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必要准备,尽量与幼儿接触,谈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2)科学制定小学初的生活制度,努力减少“坡度”,一年级教师应根据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大班后期课程设计的特点,适当安排入学初的课程、课时,增加活动性课程,减少知识性课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尽量减少作业任务、控制家庭作业量,动静搭配,寓教育与游戏中,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3)配合幼儿园做好大班后期衔接工作。小学教师要热情接待来参观的幼儿,开展活动时主动邀请大班幼儿,教育小学生热情照顾幼儿园小弟弟小妹妹,加深幼儿对小学的了解,并对小学环境、老师、同学产生亲切感。
    3、家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可缺少的因素
    1)家庭要重视幼小衔接工作,激发幼儿入小学的积极性,家长要了解幼儿园、小学在各方面的区别,及小学对新生的要求,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育方法,带幼儿参观小学,接触邻居小学生。
    2)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制定科学的暑假作息时间表,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学习,使之有规律。培养巩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帮助孩子度过“困难期”。孩子即将进入陌生的学习环境,面临新的学习任务和与人交往,家长要助孩子一臂之力,照顾好孩子,保证充足营养;帮助孩子解决小学中的困难,进行正确启发、诱导;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对待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学会商量,懂得谦让。如果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应主动向小学教师联系。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 ,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2021-07-13 10:07:17

  • 3楼

    古菲菲

    话题:1

    精华:0

    积分:228

    以“如何科学合理做好幼小衔接”为主题,结合我园“构建家校园共同体 促进幼小衔接实践研究课题”发现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

    ①师生关系的问题。孩子入学后,离开了随时跟在身边象妈妈式的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强烈的压力和负担。②学习方式的问题。小学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游戏学习式学习有很大区别。③行为规范的问题。在幼儿园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④社会结构的问题。孩子入小学后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并为班级伙伴所认同。⑤期望水平的问题。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他们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⑥学习环境的问题。幼儿园的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变换为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以上这些问题使大部分幼儿在刚升入小学时有不适应现象,导致了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问题。

    我园具体措施及开展的活动:

    1、 进行系列幼小衔接会议、座谈、咨询、幼小衔接综合活动课教研等活动。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转变思想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观摩课交流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做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与幼儿园找到平衡点。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学习多篇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章,看其它地区关于幼小衔接成功案例。

    (2) 组织家长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一年级教师给家长做《大班幼小衔接》讲座。邀请一年级学生家长谈谈配合幼儿升入一年级的一些好的做法。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定期下发不同内容的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家长们的困惑和想法,根据家长们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育形式和内容,使家长和幼儿园共同配合,在心理和能力等方面,让幼儿有足够的准备。

    (3)、教研活动:综合活动课《做时间的小主人》

       以综合活动课《做时间的小主人》为典型课例进行园本教研,组织大班级教师课前教研,课后进行讨论、评课,让教师整体教研水平和如何推动幼小衔接工作和认知有了更近一步的提升。

    2、 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节课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安排一周一节课时间三十分钟,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以及活动的参与。让幼儿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

    (2)、课程设置上贴近

    我园在学科教师配备上下了大量的功夫,除五大领域由班主任和配班教师授课外,其它学科如:小钟琴课程、体适能课程、财商课程等均由专职教师授课,这样不但使幼儿适应小学多学科式学习,更为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全方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3)、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每周完成一篇周记(孩子讲述,家长记录);同时更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专注力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也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不是单靠物质性奖励来调动幼儿,从而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4)、 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我园这学期继续加大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游戏,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为了减轻幼儿入园时的依赖性,锻炼幼儿自己背书包进入教室,并有礼貌的与老师打招呼和家长再见,放学时站好队,跟随班主任老师有秩序的走到园门放学,为幼儿升入一年后的行为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和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发展,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高。

    1、教师衔接意识得到了不断强化。教学中,教师既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注重了孩子的能力培养。在教师的努力下,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所提高,例如自己整理玩具、图书,自己管理值日生等等,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意识。

    2、交流互动,教师研究能力得以渐进提高。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在一起聚焦课题、聚焦研究内容,开展了会议座谈研讨、合作交流等活动,不断总结、解决问题,让教师对课题研究有了感性的认识,从中吸取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扎实推进实践探索,有效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我们的教师将小学教师好的经验、做法运用于幼儿园教学实践,同时,我们也给小学教师提出一些儿童化教学的建议,使两个学段真正找到衔接的平衡点,同时也请家长配合幼小衔接中对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参与研究,增强了我们的科研意识,并在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教师反思和积累的习惯逐步养成。老师们能自觉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既关注教材对幼儿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又关注自己的研究课题。

    四、下阶段努力方向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转变思想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学习多篇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文章,看其它地区关于幼小衔接成功案例。

    2、扎扎实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丰富课题活动的形式。通过开展会议座谈研讨、互入课堂诊断、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不断总结、扎实推进实践探索,有效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3、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家长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加强家校园之间的联系。

     

     


    2021-07-15 12:00:55

  • 4楼

    翁萍丽

    话题:3

    精华:0

    积分:375

    针对大班级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如何科学的做好幼小衔接,我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身体验:由于疫情关系,我们把小学老师请到幼儿园,让孩子们体验一下小学老师的上课模式,我们请来了华斯顿外国语小学的吕校长亲自给大班级的小朋友进行衔接活动课,让孩子们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

    二、心理体验:

    1、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

    孩子们对自己有自信,他们就会愿意去尝试新的事和物,孩子在解决问题碰到困难时,要鼓励他、表扬他,让他自信满满地去完成一件事情,而不要急于去帮助他,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教师要经常性地鼓励孩子,用“你能行"   "你真棒”之类的话去鼓励他,那么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大加强。    

    2、突出儿童生理成长的价值

    一方面突出智能和心理方面的衔接,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独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同时不要忽视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如幼儿在家乱吃零食、挑食,造成一些孩子营养不均衡或营养不良。有的孩子在家过长时间看电视,在幼儿园不注重体育锻炼;有的孩子肥胖,有的孩子瘦弱。现在的小学生近视率和蛀牙率都越来越高,这和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另一方面是指随着儿童的生理成长,对他的精神成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儿童的注意力、控制力的发展是受大脑成长的影响的。随着大脑的成熟,儿童的注意力、控制力水平都将有所提高,但是大脑的成长要有适宜的环境,既要有充分的物质营养,也要有恰当的精神营养。不能为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控制力,在幼儿园就减少幼儿的游戏时间而延长集体教学时间,不仅不利于幼儿大脑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注意力和控制力的发展,反而使孩子的注意力涣散和行为控制能力差。


    2021-07-15 23:12:14

  • 5楼

    李娟

    话题:1

    精华:0

    积分:241

      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小衔接。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幼小衔接做的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一、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

    二、幼小衔接应从何时开始?

      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贯穿至整个学前教育,充分利用三年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扎实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以及对事物的探究学习兴趣。幼小衔接应从幼儿入园时就开始培养,让其在三年的时间里逐渐养成良好的能力及行为习惯。

    三、幼小衔接工作谁来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幼儿园、家庭和学校三方共同配合完成。

    四、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主要做什么?

      幼儿园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身心和谐发展,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为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幼儿入学后可能会有一些的不适应。如对幼儿来说,入小学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周围环境的不适应,幼儿对小学这个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如小学的教室、校园、课桌椅等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二是社会关系的不适应,陌生的教师、同伴、新的标准、要求,会使幼儿产生距离感,不太主动亲近他人,影响了建立新的、和谐的师生、同伴关系;三是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幼儿园教育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教育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学习。

    四、幼小衔接工作中容易出现哪些误区?

    主要误区:

    1.盲目互相攀比,忽视自身发展。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需要一段适应期。但是,不同幼儿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幼儿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有些幼儿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不要将幼儿横向与他人比较,而是应更多的纵向与自身的发展进行比较。


    2.盲目急于求成,忽视循序渐进。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看起来似乎只是6~7岁幼儿(即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这种理解,一些幼儿园在幼儿大班下学期时才开展衔接工作。但幼小衔接并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应从幼儿一入园就开始,给幼儿一个充分的时间去适应生活、调整自我,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适宜的成长环境。


    3.盲目单方教育,忽视多方合作。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育要求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工作较少,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幼儿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活动。

    1.教师培训:幼儿园组织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培训活动,有计划地学习《幼小衔接家园指导手册》,了解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2.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

    (1)调查问卷——教师针对幼小衔接中家长困惑不解的问题,设计开放性“调查问卷”发放给家长,并对调查问卷进行问题的收集与汇总,针对家长的实际困惑进行有效指导。

    (2)专题家长会——教师组织或邀请小学教师、教育专家等给家长们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家长分析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引导家长走出“超前教育”的误区。

    (3)家长座谈会——邀请毕业幼儿的家长来园和大班家长进行座谈、交流,围绕“升入小学需要重点培养幼儿哪些方面?”“家长需要怎样的心理准备?”等展开讨论。通过已毕业孩子家长的示范引领、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家长答疑解惑,从而重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3.走进小学:组织幼儿走进小学,近距离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1) 参观小学——组织幼儿到附近小学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上课活动等,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2) 访谈小学生——利用大班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或参观小学等活动,为大班幼儿提供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进一步了解小学的生活。

    4.毕业典礼:组织幼儿及家长召开大班幼儿毕业典礼,通过回顾幼儿园生活、唱毕业歌、朗诵毕业诗等活动,向幼儿园、教师及家长表达感谢之情,留下幼儿园的美好回忆,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2021-07-22 10:27:51

  • 6楼

    彭织娇

    话题:1

    精华:0

    积分:425

    一、教师建议

    1.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衔接不走极端

    “幼儿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素养”、“促进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是一个“长程衔接”,幼儿园阶段重在学习和生活习惯及能力的养成,应从幼儿一入园就开始营造一个轻松、适宜的成长和学习环境,通过游戏、日常生活引导孩子积累知识经验的同时,更注重其学习能力、品质的养成,为科学入学准备蓄势。适当的知识储备能帮助孩子顺利衔接,但家长应把握学习的广度、深度以及学习方式,切忌拔苗助长式地灌输与训练,将知识储备等同于学习能力,要求孩子过度学习。

    2.认识自身角色转变,避免将焦虑传给孩子

    幼小衔接不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在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家长也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家长要明确意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要调整好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以身作则,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从心理上和情感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让孩子更加从容地进入小学。

    3.理解个体差异,充分信任孩子

    不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能客观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让孩子感受到您的信任,这样会让他更有信心和力量去面对新的挑战。

     

    二、幼儿心理准备方面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在人生早期所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将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提出很大的挑战。一些孩子可能会从入学前对小学的期待、向往、兴奋,到进入小学之后可能产生种种不适应、甚至抵触、不喜欢上学的情绪和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我们在家可以帮孩子准备些什么吧。

     

    1.潜移默化,引导孩子对小学的向往

    孩子在入学前期,常常会对上小学产生一种兴奋感,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将孩子的兴奋之情转化为对小学的渴望与憧憬。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喜欢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在日历上圈出上小学的日子,每天算算距离上小学还有多少天,随着时间的临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和憧憬会越来越强烈。

     

    2.情境演练,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

    孩子的角色从幼儿园的小朋友转变为一名小学生,要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在家里可以和家人一起模拟上小学的情境,利用生活契机激发孩子做小学生的自豪感,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这一角色。

     

    3.线上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

    陌生的环境会让人产生紧张和焦虑,何况是一群马上进入小学的孩子。特殊时期,我们无法实地参观小学,家长们可以通过浏览小学网站、公众号的方式,让孩子多方面了解小学的环境和设施,增强对小学的感性认识。

     

    三、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方面

    对即将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合理并有计划的安排一日生活,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在规划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将来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议在居家的这段时间里,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1.珍惜时间学会管理

    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根据小学的作息时间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有意识的安排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一件事情,比如:洗漱、喝水、上厕所等。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在家可以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用清水冲洗并用香皂涂抹的方式清洁双手。为了避免被这次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让孩子们在回家后、上厕所后、吃东西前(哪怕是个小零食)、手脏时、接触他人后一定要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3.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在进餐过程中,坚持培养孩子独立进餐,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不玩手机、不看电视;保持桌面整洁,用餐结束后自己收拾餐具。一日三餐按时吃,营养搭配要均衡,少吃零食。

    4.积极锻炼,强身健体

    良好的体能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我们要帮助孩子做好体能准备,坚持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在课余时间劳逸结合,放松身心。


    2021-07-22 18:18:18

  • 7楼

    李君娜

    话题:1

    精华:0

    积分:264

      

    小学生活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转折点,和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模式完全不一样。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有时要自己上学,大人照顾、关注的时间相对较少了。下面我就从以下两点谈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包括,自我控制的能力,一定时间的注意力,自觉收拾书本、文具习惯,先学习后游戏的规则。其中注意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平常多和孩子进行一些需要一定注意力和控制力的游戏。

         二、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幼儿园里由于幼儿老师时刻关心着孩子在园内的全天活动,对       孩子的照顾比较周全,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性也比较大。而在小学里,老师主要把精力放在教       学上,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的关心新的较少,因此最初会使孩子不易适应,进而出现抗拒心       理。所以,平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多让孩子自       己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对进入小学生活会有比较强的适应。


    2021-07-25 10:32:25

  • 8楼

    黎石秀

    话题:2

    精华:0

    积分:149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入学前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
    、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
    、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关系
    3
    、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
    、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
    、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2021-08-03 16:06:25

  • 9楼

    陈秋珩

    话题:3

    精华:0

    积分:195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是孩子教育道路上是第一个重要转折点。2021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爱华说:“小学的教学方法应当向幼儿园靠拢,而不是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向小学靠拢。”基于往年幼小衔接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我园尝试创新衔接内容和方法,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探索适合本园实际的幼小衔接园本实施方案。

    2.根据《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关注“入学准备教育”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应围绕“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目标进行。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实现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活动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发展性,并和幼儿园新课程实施有机结合。

    二、建设目标
      1.改革创新,促进儿童适应小学生活,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联合研修,加强教师衔接合力。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校联动,共促儿童健康发展。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2021-09-01 11:01:27

  • 10楼

    梁启荣

    话题:1

    精华:0

    积分:247

    今年4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

    那么,作为幼儿园园长,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认为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更能让大班幼儿融入小学学习生活:

    . 从园所管理方面着手

    园长要树立大教育观,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园所的三年规划中,贯穿幼小衔接的思想,把幼小衔接内容渗透到小班、中班、大班各个年龄段,并引导大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入学准备教育。

    主动联系周边小学,和小学建立联谊关系,利用微信群等形式不定期组织小学一年级教师和本园教师进行交流,使园内教师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也将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反馈给小学教师,建立幼小衔接共育机制。    在大班阶段组织幼儿去附近小学参观,让孩子和小学的哥哥姐姐进行交流,使孩子们增加对小学生活的认识和向往,减少孩子的陌生感。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编写自己的园本教材,设计一些活动和教学内容,从幼儿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和小伙伴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活动,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 从教师成长方面入手

    带领教师认真学习《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指导意见》和两个附件文件内容,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相关要求,使幼儿园老师更加明确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明晰幼儿园教育边界,以儿童为本,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从教育教学方面改变

    进入小学后,孩子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其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等方面,包括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注意力、坚持性、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等,而不是在智力与知识上。

    . 从一日常规方面开始

    一日活动安排时,明确各项活动规则的具体要求,使孩子主动参与规则的维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规则不适用时,引导他们通过主动交流和讨论,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新规则,逐渐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在一日常规的各项活动设计中,有意识凸显规则对孩子的保护作用,强化规则意识,提升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大班孩子可逐渐减少午睡时间,并取消加餐。

    此外,老师还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控制自己的情感,使孩子掌握一些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方法,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

    2021-09-13 16:42:28

  • 11楼

    梁启荣

    话题:1

    精华:0

    积分:247

    如何培养山区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培养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和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山区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首先要使用礼貌用语开始,老师们可以制定一些班级用语规则也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比如开展争当礼仪宝宝的活动,为幼儿创设条件,吸引幼儿积极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形成敢说爱说多说会说的良好氛围。第二,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的重复中形成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关心和鼓励,要求幼儿每天主动跟老师同伴相互问好,每天离别与老师和同伴道别。第三,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配合,幼儿的模仿性很强,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家庭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加强指导,积极鼓励幼儿学做好每一件事情。


    2021-09-13 16:45:14

说:

还能输入140发送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