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登录
工作室首页 > 话题列表 > 话题详情

只看楼主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 楼主

    刘芳燕

    话题:1

    精华:0

    积分:77

    阅读:13447 回复:13 2021-05-17 15:50:34

  • 2楼

    黎石秀

    话题:2

    精华:0

    积分:149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课程整合的具体体现.帮助幼儿加深巩固知识,我认为能在区域活动中最能体现有效成果的体现.我就小班幼儿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看法:小班幼儿对知识经验贫乏,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自我意识正在发展,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薄弱,只关注事物表象等特点,区域活动最大的定位是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小班幼儿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能够在区域活动延续所学知识,巩固知识,是很有意义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幼儿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双边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意识能力正在发展,直觉行为占优势,对于玩游戏,玩玩具等操作活动是很有兴趣的,教师在区域活动区中应投放注重生活性。由于小班幼儿情绪较明显,对事物是关注事物的表象,在活动区应投放符合小班幼儿自身的活动材料。如:在我的家这一主题中,这个主题有关家的主题的内容的。由于幼儿刚来园,很依恋家,教师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了,这时要转换角色,给幼儿像妈妈一样的怀抱,安慰幼儿焦虑和陌生的情绪,我在活动区娃娃家中设计好家的温馨,放好有关家里应有的家具,摆放好可爱的娃娃,小熊维尼等毛绒玩具,让幼儿感到特别的亲却,感觉就在自己的家里一样,特别的贴近生活,让幼儿感到很温暖,不会觉得陌生。在可爱的水果这一主题中,我摆出各种实物水果在活动区中,在课堂上让幼儿认识后,带幼儿到活动区中进行辨认,并去尝试的观察各种水果的不同之处,指导幼儿通过品尝各种水果的不同味道,并让他们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教师在活动中应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尝试,吃了水果之后心情是高兴的,还是想唱歌的,还是想把这一刻用自己的小蜡笔画下来,在支持幼儿自由操作时,应注意有效的指导,不要放任幼儿不切实际的操作。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同一区域活动,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区域活动化解了幼儿人际关系单一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

    教师通过认真的经常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的特点的材料。

     


    2021-05-18 10:11:12

  • 3楼

    彭织娇

    话题:1

    精华:0

    积分:425

    谈谈区域活动游戏的环境创设与开展

    区域活动是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一种新的活动模式。区域活动是教师站在一个主导的位置上,利用环境、材料,促使幼儿在自主、自发的游戏中习得经验。

    去年至今,我园利用“新课程”项目开展的契机,将区域活动列入各项计划之中,中班级组计划中也将区域活动列为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在经过一学期的摸索与实践,中班级组开展区域活动从不知道怎么开展到从容开展,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现将本学期以来开展区域活动的情况做一个阶段性总结,为接下来的开展积累经验、避免误区。

    一、环境创设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基础。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

    1. 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要与主题相结合,要让孩子一同参与到其中。在《变废为宝》的主题下,我们在阅读区设计了“新闻墙”,让幼儿看报纸剪下新闻图片。这样一来,既发展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同时幼儿也参与了我们教室的墙面布置,活动也与主题相切合。有幼儿还把自己家的杂志、报纸带来幼儿园剪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大大地提高了。

    2. 要对教室以及教室周环境的空间加以充分利用。

    在《快乐小镇》的主题中,我们把教室门口的走廊利用起来,开设了表演区“星光小舞台”,幼儿们在表演区把主题活动中学到的歌唱祖国的歌曲,以及民族舞蹈放在其中表演。活动无形当中和主题联系了起来,而且让幼儿有了表达、表现的空间和机会。走廊利用起来以后,分担了一部分教室的幼儿人数,这样教室内开展活动时的互相影响就减少了。在《新年新气象》的主题中,我们更是把阳台利用起来,开设了益智区,让幼儿自由探索。自此,我们解决了教室空间小的问题,幼儿在各自的区域自由活动,使得各区域空间既合理又得到了充分利用。

    二、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前提。

    1. 要尽量发挥低结构材料的高结构利用。

    我们在阳台的探索区投放了沙子、磁铁和各种材质的小物件,还有种子、刀、和泥土。我们不规定游戏的玩法,让幼儿根据材料自己探索。结果活动的效果出奇的好。有幼儿将各种物件放入沙子中用磁铁去吸,了解哪种材质是可以被吸住的;有幼儿在杯子中种上了种子。总之,越是原始的材料,幼儿越是想要玩,并且越是能够玩出花样和新意来。

    2. 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圆形与球形的瓶盖、种子、奶粉罐纸箱、纸盒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三、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是区域活动开展的主体。

    1. 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新年新气象》主题下表演区的快乐舞台”,幼儿都非常愿意去玩。幼儿们自己用各式演出服、毛巾、碎布来装扮自己,然后有模有样地走起了模特步;还模仿电视节目“超级模特”表演起来有的男孩子在“快乐舞台”上会尽情地释放自己,穿着芭蕾舞服跳起了芭蕾舞,结束的时候还会优雅地致谢......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他们。这活动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活动既开放又富有创意,还能适时与主题相吻合,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 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了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排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四、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区域活动价值体现的坚实后盾。

    1. 要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来配合活动的发展的。像益智区的“飞行棋”,刚开始玩的时候,幼儿不会依次轮流着玩,也不知道扔到6才能起飞。于是我们就用自己参与游戏的办法,和幼儿一起玩起来,从最简单的起飞开始,幼儿逐渐懂得了玩法,规则意识也大大提高,游戏就顺利地开展下来。我们觉得观察非常重要,观察后作出的处理相当关键。要把自己也当成幼儿的一部分,引导和帮助站在幼儿好伙伴的位置上做出的行为。这样解决活动难点的同时也拉近了和幼儿之间的距离。

    2. 评价是师幼互动之关键,用儿化的评价语言有利于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教师应该转换角色,放弃原先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位置,应使自己处在与幼儿平等的关系上,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还有,我们要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这样,教师就充分调动了孩子的激情,使评价活动更加生动热闹。评价工作做好了,孩子的热情上升了,区域活动开展就会更为顺畅。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开展区域活动所做的阶段总结。对于日后的区域活动,我们要对可持续的部分继续努力,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


    2021-05-18 12:38:46

  • 4楼

    曾婷

    话题:1

    精华:0

    积分:216

    开展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环节

     

    一、活动前的用心准备

      准备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1.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我们的区域设置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如“巧手区”:使用汤勺勺豆子、系鞋带、编辫子等;“益智区”: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块做成快板等进行打击乐等。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另外,还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我们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间和四周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我们都考虑到孩子们对活动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共同把活动室装扮得生机盎然。

      2.材料投放需要注意的问题。

    1)应提供多层次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

    2)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班要有不同要求。除投放平时所学的知识的有关图片、桌面玩具等,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3)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探索区里应特别注意)。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探索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探索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我及时引导这5个幼儿先到其他区域活动,等到快结束时再来观察。这使我体会到,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小实验应放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在探索区中,要选择和投放易发现结果的活动材料。

      二、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

      组织与指导是区域活动的主体部分,在这个环节里,活动完全是自由的。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幼儿的主动参与。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时要以幼儿和幼儿的学习为出发点。以往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的高控制、高指挥下进行,为让幼儿拥有真正的自主,我们将权力下放给幼儿,让他们自主地决定“我想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内容及玩伴,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幼儿在自己调颜料进行蓝印花布时,不断探索尝试,发现颜料调得太稀,印出来的花布颜色较淡、还不够匀称;调得浓一点,印出来的花布色彩较艳丽、画面也比较漂亮。这里,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索、讨论、总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学会了学习。如果老师只限制他们固定用一种方法,则幼儿的情绪和活动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另外,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具体操作、探索来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因此,操作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质量。如何体现幼儿自愿自主、自由地选择并进行区域活动呢?我们采用“进区卡”这一形式,即每个幼儿活动前带着贴有自己相片或座位号的小星星或花卡等,自己想玩什么区域活动时就把卡放到该区的标志袋中。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采取老师和幼儿共同商讨的方式,让幼儿做到心中有数。每次活动前,老师将上一次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一下,幼儿明确了活动的要求,加上教师的指导就能进一步调节自己的行为。

      2.教师的协助参与。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教师要注意不断地在各个区域间来回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一头扎进某一个区域中间同幼儿游戏而忽视对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要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孩子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被迫接受你所认为的,那样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或者出现厌烦情绪。在一次活动中,动手区中提供不同质量的纸让幼儿折纸,6个小朋友折出小动物、飞机、轮船等。宝宝盯着手里的三只分别用报纸、图画纸、牛皮纸折成的小船发呆。我轻轻走过去“你在想什么呢?”“我在想,如果这三只船放到水里,谁跑得远?”“那我们试试吧。”我带着他往水槽走去,其他小朋友也跟了过来。我把水槽蓄满了水,宝宝将三只小船同时放到水里:“哇,报纸小船怎么一下子沉下去了?”“图画纸小船也沉了。”“牛皮纸小船最后才沉。”……此时,如果我强制宝宝“现在是折纸时间,要专心想折出什么,不要想别的……”就会大大降低他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使他出现厌烦的心情,而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他按自己的设想活动,同时又适时地介入,留有余地地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这种有意义的讨论和探索的活动使幼儿的思想火花碰撞并得到升华,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地催化了他们对经验的掌握,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后的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也是区域活动的结束环节,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其参与再次活动的欲望。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全班进行,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结果,更应侧重活动过程。

      1.幼儿的自主评价。

      幼儿学习活动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幼儿活动方式有改进和调节作用,而且能激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的需要。区域评价是为下次活动出谋划策,鼓励幼儿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发挥区域活动的魅力。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而且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通过集体和个人、自评和他评的形式,让幼儿清楚了解自己和同伴遵守规则和活动的能力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反馈,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树立榜样或改掉缺点,使幼儿在评价环节中共同进步,提高积极性,提高合作交往意识。

      2.教师的全面评价。

      区域活动的讲评是在幼儿近一个小时的个体操作活动后的集体谈话,一方面以针对个别的方法,用“迁就”幼儿的姿态,另一方面本着渗透教育目的和面向全体的意图,以“集体”的形式存在的教学。它是教师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发现能体现自己教育目的的内容,快速地进行一定的组织后开展的活动,有一部分是即兴的,对教师的灵活机动性要求比较高。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创新)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如何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更好地为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我们还会不断地进行研究。

     


    2021-05-18 17:35:03

  • 5楼

    古菲菲

    话题:1

    精华:0

    积分:228

    幼儿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要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空间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积极与各种材料互动,合作与交往,形成良好的常规和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对区域活动的有效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1、      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

    2、      合理投放活动区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进行有效的指导

    那么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1、《指南》中有明确的定义,在区角活动创设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要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做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活动中,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培养孩子去感受和在乎活动的愉悦,而不要去刻意的奖励,而忽视了活动的本质。因此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该强调自主性,让幼儿去自主的选择,自主的参与其中,并从内心去感受参与的愉悦性。

         2、在活动中教师需要适时的观察幼儿每一次活动的表现,并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材料投放的调整和增减,例如,角色扮演区,中班幼儿在熟悉了餐厅玩具的使用后,可以逐渐的投放一些真实的食材来供给幼儿进行操作,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3、      其次,教师的介入指导要适时,只有当幼儿确实因本身经验能力局限,探索活动难以继续时才给予一定的支持。孩子们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老师适时适度的给与支持、帮助和引导。


    2021-05-19 09:46:41

  • 6楼

    李利芳

    话题:2

    精华:0

    积分:161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入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课程整合的具体体现.教师把平时所教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巩固知识,教师在区域中投入相应的所教知识的材料,帮助幼儿加深巩固知识,我认为能在区域活动中最能体现有效成果的体现.那么幼儿园如何更好开展区域活动,下面结合实际工作,就此问题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1、注重区域环境的创设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投放可操作性活动材料活动区域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因此操作材料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获得有益经验、锻炼技能、激发情感。

    3、发挥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作用在区域活动中,最有效的指导策略就是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作为玩伴的身份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或游戏活动,既要简单自然,又要真切地感受和了解幼儿的想法,使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4、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评价氛围总结评价是任何一个活动的重要环节,不可缺少。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的活动情况,对幼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

    5、结束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让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在玩中求发展,真正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多引导幼儿自己在区域中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尽量做一个专业的老师,引领家长,发展幼儿,以幼儿为中心,做一个现代化的幼儿教师。  


    2021-05-19 11:30:20

  • 7楼

    李娟

    话题:1

    精华:0

    积分:241


    如何设置区域活动的相关内容

    (一)学习环境概述

            

        课室学习环境包括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指规划合理的活动区布置,五个基本点包括:材料——要提供丰富的、能适应孩子不同发展需要的材料;操作——要给孩子提供进行操作、转换、组合等活动的机会;选择——孩子应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操作的材料与活动;来自孩子的语言——孩子之间能很好地交流;来自成人的支持——老师应支持鼓励孩子的选择与活动。

     

    (二)活动区的设置

     

    区域的种类:一般来说,每个班都应设置语言区、益智区(科学区或操作区)、美工区、角色区、建构区等5个基本区域,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在此基础上增设区域,条件不足的幼儿园可根据实际适当整合区域。

     

    (三)区域设置的建议

    1.坚决避免小学化的课室设置;

     

    2.投放一定数量的玩具柜用于分隔区域,存放材料。(避免使用两边穿透型柜子)

     

    3.区域之间要做到动静分开、相对封闭、界线清晰;

     

    4.避免在教室中间留有大块的空间,这将为教师频繁地组织集体活动提供便利,但应该有孩子进行集体活动的地方。

     

    5.教室内应保留1-2个相对较大的区域,便于有时组织集体活动或分组活动;

     

    6.每个区域应由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规则;

     

    7.应根据实际计划好每个区域容纳幼儿的数量,各区域容纳幼儿数量之和应等于或高于全班幼儿总数;

     

    8.条件允许,在有的区域内还可设置小区域,如在角色区内可设置娃娃家和超市等;

     

    9.在建构区、角色区等较吵闹的区的地面宜铺设软垫,避免干扰。

     

     

    (四)区域设置的关键点

    相对封闭    

    减少干扰

    幼儿自主

    不断调整

    五)区域材料的投放

    1.大中小班应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分层次投放材料,如:益智区的拼图,小班可投放2-6片的,中班可投放4-10片,大班可投放8-20片的;

    2.每个区投放材料应尽量考虑多样性、适宜性,数量至少要能满足10个幼儿同时操作;

    3.材料应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幼儿能比较容易看到,以便于幼儿做出选择;

    4.应在装材料的篮子和其在玩具柜相应的摆放位置处贴上相同的标签,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方便孩子取放。可使用文字、图形或小贴图做标签。

    也可以参考《指南》第三部分 教育环境——班级活动室

     

    (六)各区域可提供的材料

     

    语言区

    书籍类

    故事类、儿歌童谣类、动植物类、科学类、百科类图书(购买为主,也可自制)等。

    书写类

    纸和笔、供书写用的桌子等。

    听、录类

    让孩子操作的录音机(最好可接配多个耳机并能给孩子提供自己录音的机会)、儿歌类、故事类磁带等

    卡片类

    图片卡、儿歌卡、字卡、接龙卡片等

    指偶、头饰类

    故事手偶和偶台、绒布板和故事角色或情景的图片等。

    桌椅、地垫和抱枕等

     为孩子提供书写、画画的桌椅,供孩子坐在上在玩的地垫和等。

     

    美工区

    数、计数、数的运算

    多功能数字插板、数字印章、扑克牌、钮扣、围棋子、圆形片叠叠高等

    空间与几何图形

    动物迷宫、七巧板、几何拼板、形状套板、立体积木组合、雪花片、管道插塑、橡皮筋造型、彩色金色塔、魔方、玩具时钟等

    分类配对、排序

    分类盒、螺丝与螺母、拼图板、套娃、套五角星、串珠、钮扣、彩珠迷宫、顺序图卡等

    等分、接龙

    塑料接龙板、图形接龙、插桩板接龙棒、水果切切看等。

    测量与计量

    天枰、尺子、量杯、儿童算盘等。

    棋类

    飞行棋、跳棋、围棋、五子棋、军棋、斗兽棋、国际象棋等。

    磁铁、声、光、电、水、影子等

    磁铁、三菱镜、放大镜、万花筒、陀螺、温度计、手电筒等

    系鞋带、串珠、抓、舀豆子、倒水、触摸袋等

     

    建构区

     各类笔(水彩笔、油画棒、颜料、毛笔、排笔、油性笔、铅笔等);不同规格、质地和颜色的纸张:白纸、彩色光纸、包装纸、各色卡纸(硬板纸)

     铅笔、水彩笔、白纸等

    粘贴

     胶水、浆糊、双面胶、透明胶、豆子、果壳、毛线、棉签、纸杯、空纸盒

    裁剪

     花边剪刀、普通剪刀、裁纸用工具、可以剪的东西(画有线条、图形等的纸条、图片)等

    装订

     装订机、打孔机、穿孔的绳子、卯钉等。

    印制或编织泥工等

     儿童用印童、印泥、编织工具、橡皮泥等

     

    建构区:

    各类积木

     空心大积木、中型积木、硬纸板积木、小型积木、插塑积木、自制积木等

    辅助材料

     各种交通工具模型、人物模型、动物模型、植物模型、地毯或软垫等。

     

    角色区:

    通用类

     孩子喜欢的公仔、迷你家具、玩过家家的模型,旧的真实锅、电饭煲等

    专用类

     超市类物品材料、医院类物品材料、邮局类物品材料、理发类物品材料等

    2021-05-20 09:53:31

  • 8楼

    林静

    话题:1

    精华:0

    积分:284

    一、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科学投放材料
    在当前学位紧张的情况下,多数公办幼儿园在满负荷运作。面对这一现实制约,本着节约的精神,幼儿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首先,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很多幼儿园面临活动面积较小,且各班级孩子人数较多,班级物品摆放比较拥挤的问题。这导致在开展游戏时总要浪费很多时间去摆放材料,孩子的游戏时间无法得到保证,也影响了游戏区域的布置。为缩短游戏前大量摆放的时间,减轻老师们的负担,保证孩子的游戏时间,幼儿园可以将走廊、美术室、科学发现室、幼儿图书室等辅助性教学区合理利用起来,并给每班配置相应的区角柜,摆放幼儿游戏所需的材料,由此解决这一问题。[2]
    其次,要充分发挥全园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与幼儿一起动手布置区域环境,这样既能锻炼老师和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为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材料。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空易拉罐做成分割区域的小栅栏,废旧的奶箱和水果箱则变成“娃娃家”游戏中的小电冰箱、小洗衣机、小桌子、小椅子、小电脑、小空调等。
    二、开发活动区的公共价值,尝试打破班级界限
    为更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同时减轻老师们的工作量,幼儿园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让区域活动更活。由于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3]而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引导幼儿一步步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活动,因此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应由幼儿自己设定游戏目标、规则、方法,在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已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这就要求各班的游戏区域有尽可能多的材料,能够创设出尽可能丰富的环境。这也就意味着,在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和布置上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如果一味地让老师更换游戏材料或游戏内容,就会加大老师们的工作量。如果将各班游戏在班组内交换,就既能节约材料,又给幼儿提供了不断面对新的人、事、物及情境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宽广的交往空间。孩子们在交往中的对象、担当的角色、操作与交流的方式与过去那种一味由教师安排的方式相比,都将有很大的改变。
    随着“区域交换”的出现,众多的人、事、物组成错综的关系,使幼儿遭遇更复杂的问题情境,班与班之间出现了合作、竞争、谦让、为班集体争取荣誉等活动,幼儿从中体验到更丰富的社会性情感。区域的交换由此大大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与社会性活动经验,提高了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也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
    三、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指导策略,发挥教师引导的积极作用
    区域活动本是能够满足孩子主动学习、自主发展需要的有效活动形式,但是目前教师在区域指导过程中常常运用一些指令性的语言,如“这样做不对!”“你应该这样做!”等,对孩子的行为造成了干涉,替代孩子思考与行动,是不利于儿童自主学习的。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更多地运用以下“开放性”的指导策略,保护孩子自主探究的欲望。
    (一)善退——“转让式”语言的运用
    孩子总是有一定的依赖性,当他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许不愿意自主地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会更多地选择更为便捷的方式,那就是向教师求助。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妨试着把问题转移,让孩子欣然、主动地接受挑战。如在建构区里,孩子们都想用积木搭建高架桥。可是搭了一段时间,桥只搭了一半,始终没有成型,孩子们处于简单摆弄的状态。当老师经过时,孩子们开始求助。这时老师故意露出诧异的眼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怎么搭好?谁能帮帮我吗?\"一个孩子主动上前回应道:“老师,看我来给你搭一个吧。”这个孩子边说边和身边的其他孩子一起继续游戏起来。
    (二)善推——“暗示性”语言的运用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输出知识。而现代的教育模式正在不断地发生转变,教师更多地需要观察孩子的变化,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发现他们的需要,推动孩子不断进步,而探索过程仍然是由孩子自己完成的。[4]暗示即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将游戏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孩子,而是通过相对间接的语言介入,帮助孩子寻找新的思路和方向。在幼儿园中大班,孩子们对教师暗示性的语言已经能够较好的领会,这不但可以保护孩子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为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游戏奠定了基础。如在美工区里,孩子们正在制作高楼,有个男孩直接选择了较难的制作方法,用剪刀剪开牙膏盒,但是尝试了十多次,还是没有成功,他有些气馁了,将盒子、剪刀一把甩在桌上。这时,老师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指指旁边的小朋友说道:“你看,佑佑做得真不错!”这个小男孩一看,很快就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便试着用同伴的“先折再剪”的方法进行制作。不一会儿,一座高楼便呈现在他面前了。
    (三)善引——“建议性”语言的运用
    如果说幼儿是水,那么教师就是“引水之人”,因为有了有效的“引导”,才会有后来的“渠成”。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因为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更多的是给孩子指个方向,让孩子自己走,因此巧妙的引导、有效的推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性的语言常常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与询问式语言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方向指示,如“这样试试……”“如果不行再想想别的办法”“我要……,可是没有……”等句子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角色活动区里有个小银行,游戏开始时取钱的人很多,但不一会儿,取了钱的幼儿各自忙碌去了,偶有一两个人来“取钱”。银行管理员开始变得无所事事,心里可着急了,还不停地念叨:“怎么没人来取钱啊?”正当这位孩子要离开时,教师出现了,并要求在银行里取钱,同时她还有意地询问道:“银行里还有多少一元、多少五元的钱啊?帮我数一数。”这使幼儿发现除了“存取款\"的游戏,还可练习“数钱”的游戏。后来,他还尝试着计算钱的数量,从而使得消极等待的现象明显减少了。
    (四)善评——“辨析式”语言的运用
    发掘幼儿游戏中的闪光点,展示区域活动的成果,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区域的成果,还能为游戏延伸打下伏笔,帮助幼儿迁移经验,从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幼儿下一次开展区角游戏活动提供行为与情感上的支撑。在评价的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辨析式”或“设疑式”的语言来引发孩子的讨论。这种语言最能引发孩子间的互动,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幼儿之间互相辩驳,其中“说”的过程是经验的共享;“辨”的过程是智慧的碰撞;“析”的过程则是观点的提升。通过简短的“说、辨、析”三部曲,孩子成为活动真正的主人。如大班的“宝贝厨房”游戏结束了,大家安静地坐下来。这时老师问道:“刚才我发现斌斌和乐乐都在小厨房里切黄瓜,你们分别用了什么办法?”斌斌:“我直接把黄瓜给拗断了,就是样子不太好看。”乐乐:“我用圆口的蛋糕刀切,切的时候把汁都压出来了。”老师:“那大家觉得谁的方法更好?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讨论开了,最终大家决定用破的泥工板来做新的尝试。

    2021-05-20 10:56:04

  • 9楼

    翁萍丽

    话题:3

    精华:0

    积分:375


    一、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是指一学期区域活动的目标应考虑所实现的各区域目标的全面性,不能单一地强调某一阶段性目标或某一领域目标,从而使整体目标发生缺失。

    2、目标性是指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要物化教育目标,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主动获得发展。

    3、动态性原则即指教师通过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来调整材料,以适合幼儿园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需要、兴趣及发展水平。

    4、适宜性原则是指材料的外部特征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征、发展水平相适宜。

    二、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

    1、大中小班应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分层次投放材料,

    2、每个区投放材料应尽量考虑多样性、适宜性

    3、材料应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以便于幼儿做出选择

    4、应在装材料处贴上相同的标签,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2021-05-26 22:24:26

  • 10楼

    赖清云

    话题:1

    精华:0

    积分:157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里基本活动之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自主操作,自我创造,因此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育教与乐"的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区域环境的创设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进行规划及安排,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要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需要幼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如规则的制定,区域环境的布置,标签的设计等,让幼儿在环境布置过程中培养主人翁的意识,增强区域环境的舒适感和归属感。

    二、         科学合理地投放区域材料。区域材料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各方面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材料需要有多样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点,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有目的地投放材料,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索、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材料投放时也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层次性,更有利于幼儿创造和发挥,能满足不同水平的孩子。

    三、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是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我们需通过多种方式观察幼儿的进区情况,及时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问题或者亮点进行记录总结,这样能更好地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能力方面的不足,在孩子的区域活动中持续提供更多样、层次更丰富的材料,让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要性可给予适度的指导,如孩子对新材料无所适从、活动停顿放弃、对材料不感兴趣是,老师可以找准时机介入,通过鼓励、提问、互动、倾听等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


    2021-06-03 16:26:58

  • 11楼

    李君娜

    话题:1

    精华:0

    积分:264

    人们说幼儿园是孩子们快乐生活的大宫殿,那么区域活动就是一个个的小宫殿。只有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才能尽情地去展现自己最活泼的一面,扮演各种角色,自由选择玩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也只有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快乐更自信的表现自己。就区域活动如何更好地发展,老师如何定位自己角色,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合理的创设区域活动的空间位置:选择最佳空间布置区域活动区。我们把图书区放在采光较好的地方,并准备小书架供幼儿整理、摆放图书。自然角放在朝阳的地方,无图栽培和泥土栽培的植物归类摆放整齐,方便幼儿管理和记录。娃娃家、点心屋放置在教室的一角,相对比较安静,并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幼儿可在宽松、愉快的心情下自主点心。建构区幼儿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嘈杂,所以汽车之家放置在走廊上,并给予幼儿展示作品的空间,他们的成功感得到了满足。表演区和运动区也需要很大的空间来展示幼儿的才能,所以也设置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确定好空间位置,教师就要动脑筋想办法收集活动区材料。

    二、充分利用幼儿带来的废旧资源,收集区域活动材料:我园大部分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的,他们一开始不理解怎么现在的教育还要让孩子收集废旧纸盒、瓶瓶罐罐呢?为此,在每次的家长会上,我们都会喧传这些废旧的价值(可以作为孩子小制作,选择的半成品;可以制作成孩子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可以作为幼儿游戏中的辅助材料等),并以现场操作的方式,直观的呈现在家长朋友的面前。当家长了解到废旧材料的好处后,很多家长主动帮助孩子收集材料,并积极出谋划策,令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大大增加。

    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区域活动可以为更好的开展主题中的集体活动做铺垫,也可以是集体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每个教学方式都有自己优势,把教具材料投放到区域里供孩子复习,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及时了解孩子掌握的情况,以便指导和帮助孩子掌握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对于幼儿的指导也是直接的,教师参与到某个学习的区域,面对6--7名幼儿,指导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需求,使每个幼儿的都得到均衡发展。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多层性、多样性:五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短,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们了。我们承任孩子间存在者个别差异,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允许甚至鼓励他们与众不同,引导每位孩子在发展水平上,缩短与其他优秀孩子的距离。

    五、区域活动中,幼儿需要老师的隐性指导: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幼儿主动、活泼地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幼儿的潜能和个人能力才能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在区域活动中,不能硬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去游戏,使孩子被动的接受,失去了自我。而应充分尊重、信任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寻找快乐,获得发展。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尽量不直接干预幼儿,一旁关注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状态,再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相适宜的反应和适当的隐性帮助。
       最后,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幼儿。陈鹤琴曾经说过:“凡事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事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在区域活动时,教师不要急于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探索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时,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教师就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指导时,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在此过程中,仍然有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只是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以游戏中角色之间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引导游戏的发展。


    2021-06-04 08:24:19

说:

还能输入140发送

帮助中心
PC下载
APP下载

扫码下载

人人通空间APP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