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智慧教育平台

兴宁市合水学校

>学校首页>教学教研>教学论文>内容详情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

发布时间: 2018-04-26 14:18 发布单位: 梅州市兴宁市合水学校 浏览量: 675 【公开】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合水中心小学  刘雄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改革 ,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已不适应当前课堂教学活动的需求,我结合从教多年的教学感悟和经验,通过倡导的新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注意从兴趣、鼓励、设计、创新等四个方面入手。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大胆转变数学教学方式,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但是并不是说等于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要视内容的不同,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它们与传统观优秀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灵活选择去组织新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吸收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数学;教学方式兴趣;创新;探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探究性学习,不仅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贯彻这一理念我们必须倡导的新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长期以来,我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注意从兴趣、鼓励、设计、创新等四个方面入手。因此,大胆转变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吸收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而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我在复习图画应用题时,先出示一幅图,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这样的话叙述“原来有10只鸭子,跑走2只后,求还剩多少只鸭子?”有的同学又说:“有10只鸭子,跑了多少只后,还剩2只?”还有的同学说:“跑来了2只鸭子后,一共有10只,原来有几只鸭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叙述,使学生从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然后,我再请学生扮演小鸭子来反映图画的内容,同时叙述扮演的内容,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投入进来,这样的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

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教学数“7”的组成时,学生已有前面学习其它数组成的经验,自己已能非常容易的用学具边摆边说出几种不同的组成,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组组成的特点,从而为学生后面学习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式子作好铺垫。
“1和6”、“2和5”、“3和4”、
“6和1”、“5和2”、“4和3”
再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自备的学具分小组组合,看看能组合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有的小组组装成了写字台,有的组装成了冰箱、凳子、桌子、大正方体、大长方体……经过以上操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能准确的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1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小学阶段最早出现的概念教学,它很重要,没有它,在以后其它的数的认识教学将难以进行;而它又很容易,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见过,甚至会读会写。如何让这些“旧知识”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想每个数字像什么,如数字“3”,有的学生说像是语文中拼音字母W被竖放了,又如数字“7”,有的学生甚至能说出像他家用的台灯。同时,在教学中我还给学生讲一些和数字有关的故事。如:“给他们讲阿拉拍数字的由来、讲数字的童话《数字们的对话》、让学生自己找一些有关数字的故事讲给其它同学听等。通过这些,我让学生感到其实数很有意思,而不是表面上的一个数字那么简单,同时又要让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发现,然后找到答案的,从而初步形成探究氛围。

知识不仅相互渗透,而且学法也相互渗透,最重要是使学生感到不同的学习内容,具有不同的体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二、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的火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格。例如我在教百分数应用题:“某农场今年每hm2产小麦4500kg,每hm2比去年增加20%,去年每hm2产小麦多少kg?”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列出了下面几种算式:(1)4500÷(1+20%);(2)4500÷(1-20%);(3)4500×(1+20%)。这几种算式只有(1)是正确的,(2),(3)都不正确。为什么每hm2小麦比去年增加20%,学生会列出“1-20%”呢?带着这个问题,组织学生按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把“1+20%”列成了“1-20%”是把单位“1”找的不准确,错把今年每hm2产小麦数当单位“1”与去年每hm2小麦相比较,造成数量分率不对应,结果不正确。(2)在教学“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提出这样的问题,不仅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还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一个新的领域。

通过学生的质疑讨论,能够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点。从而帮助该生和全班学生从根本上纠正其错误,牢固的掌握解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找准数量的对应分率,也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请教的机会;也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造性思维,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

三、要精心的设计创造性练习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的有效、高效。

⒈ 要设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课堂练习。

首先,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之后,我安排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⑴基本性练习。例:学校要把80本课外书,平均分给四年级7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几本,还剩几本?(这样的习题出2~3个)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⑵综合性练习。例:在()÷6=5……□中,□里最大能填几,被除数最大是几?在()÷□=6……5中,□里最小能填几,被除数最小是几?以上的练习可以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理清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这句话的应用。

⑶创造性练习。例:学校的围墙上按红、绿、蓝、黄、橙的顺序插了81面小旗,请问第29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第50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第77面呢?通过以上练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第一、第二层次的练习,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第三层次的练习,从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练习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极好时机,教师应精心地设计创造性练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利用尺子、线绳和一个盛满水的长方形形状的容器,来求圆锥体模型的体积。学生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最后制定出各种求这个圆锥体体积的方案。这样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模仿例题,机械地套用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必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⒉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形式。

课堂练习的形式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

⒊ 设计开放性的课堂练习。

设计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可以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

⑴设计多解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去认识、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可出示应用题:全班63人,其中男生占女生的 ,问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①用份数法解题:4+5=9,63÷9×4=28(人),63÷9×5=35(人).

②分数应用题解法:63×( )=28(人),63×( )=35(人)。

③用比例求解

④方程法……

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可以沟通已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寻找最佳的解题技巧,确保解答应用题的准确性。

⑵设计多变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一题多变”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了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之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一条路,前3天修了24km,照这样的效率,用7天修完,这条路全长多少km?这一题目可以变化成:一条路,前3天修了24 km,照这样的效率,还要7天修完,这条路全长多少km?还可以变成:一条路,前3天每天修24 km,照这样的效率,还要7天修完,这条路全长多少km?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改变事情、改变问题中的条件或问题等变题方法进行练习,使学生由此及彼,悟出解题规律、方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什么练什么,学生很容易类化,但到底是否深入理解,值得思考。比如:在我们教学工程问题前,遇到如下题目“生产360个零件,徒弟每小时做10个,师傅每小时做15个,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学生解答正确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但当我们学完工程问题后,学生再做此题,大多数学生都会当作工程问题来解答,反而正确率下降。不对比学生难有清醒,学习新知识新策略后,后继学习的东西容易对先前学习产生干扰。因此,后继学习后设计与先前学习对比练习,让学生“试误”,然后呈现对比练习,让学生有所自悟。

⑶设计开放式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比如在学习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在()内填上适当的数:24=()×( )=()×()

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四、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我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如同学们用不同的画法表示50%大小图案时,风格各异。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总之,转变教学方式,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但是并不是说等于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要视内容的不同,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它们与传统观优秀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灵活选择去组织新的数学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②《小学教学参考》   2004年、第1期

  ③《小学教学设计》   2003年、第1、2期

④《小学教学设计》   2002年、第3期

⑤《创造性思维与方法》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梅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运营支持: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梅州市教育局(C)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54200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