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他文章
常见化学消毒剂的类型及作用原理是什么?
发布者:张桂充发布时间:2022-03-24 10:45:00阅读(4905) 评论(0) 举报
常见化学消毒剂的类型及作用原理是什么?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使用化学消毒剂,其原理是:①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③损伤细菌的细胞膜而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从而发挥防腐、消毒甚至灭菌的作用。
化学消毒剂一般都对人体组织有害,只能外用或用于环境的消毒(表2-1)。需要强调的是,化学消毒剂的应用要适度、适量和消毒时间不能过长。要注意消毒剂对人类的毒副作用、对环境的污染作用和对物体的腐蚀作用。使之既达到消毒目的,又不造成对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
化学消毒剂按其杀菌能力可分为三大类:
1.高效消毒剂(high-level disinfectants)
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适用于不能耐受热力灭菌,但要进入人体内部的物品,如内镜、塑料外科器材等的消毒。
(1)含氯消毒剂(chlorine compounds):其有效成分按有效氯含量计算。有效氯含量指某含氯消毒剂所含有的与其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和消毒剂总量的比值。一般以百分比或mg/L表示。我国常用的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和漂白粉等。这类制剂在水中可产生氯(Cl2)、次氯酸(HClO)及新生态氧[O],三者均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氯可氧化细菌—SH基,次氯酸盐可与胞质成分作用形成氮氯复合物,干扰细胞代谢,且杀菌谱广,作用快,可用于物品表面、饮用水、皮肤、地面、排泄物和污水等消毒。但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
(2)过氧化物消毒剂:常用的有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和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两者主要靠其强大的氧化能力来灭菌,可使酶蛋白中的—SH基转变为—SS—基,导致酶活性的丧失。
3%~6%的过氧化氢可杀死大多数细菌,10%~25%浓度时可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过氧化氢熏蒸还可用于空气消毒。目前利用过氧化氢蒸气的等离子无菌技术正在发展,可能会替代环氧乙烷灭菌技术而成为医疗器械灭菌的发展方向。过氧乙酸为强氧化剂,易溶于水,杀菌谱广,杀菌力强,无残留毒性,但稳定性差,并有刺激性与腐蚀性,不适用于金属器具等的消毒。可用于物品表面和皮肤消毒。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消毒剂亦靠其强大的氧化能力来灭菌,二氧化氯在水中溶解饱和后,即可以气态向空中自然逸散,当空气中有效浓度达到4mg/m3,即可杀死99.99%的细菌、病毒和真菌,是当前新型的安全无毒、广谱高效的空气消毒净化剂。
(3)醛类消毒剂:常用的有戊二醛(glutaraldehyde)和甲醛(formaldehyde),为烷化剂。具有广谱、高效、快速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机制是对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烷化作用。2%碱性戊二醛对橡胶、塑料、金属器械等物品无腐蚀性,适用于精密仪器、内镜的消毒。但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由于甲醛对人有潜在毒性作用,其使用有限,主要用于HEPA滤器的消毒。
(4)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为杂环类化合物,沸点为10.8℃,易蒸发,多用为气体消毒剂。其杀菌机制与甲醛相同,但其作用受气体浓度、消毒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其优点为有穿透力,杀菌广谱高效,杀灭芽胞能力强,对多数物品无损害作用。不足之处为易燃,对人有一定毒性。其在空气中的浓度不得超过ppm灭菌后物品中残留的环氧乙烷应挥发至规定的安全浓度方可使用。现已有特制的环氧乙烷灭菌箱,能控制真空度、温度和湿度,消毒后可用无菌空气进行洗涤,使用安全方便。常用灭菌要求是浓度800~1200mg/L;相对湿度55%~60%;50℃;6小时。
2.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ants)
中效消毒剂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但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适用于纤维内镜、喉镜、阴道窥器、麻醉器材等。
(1)含碘消毒剂:常用为碘酊(tincture of iodine)和碘伏(povidone iodine)。杀菌作用主要依靠其沉淀蛋白和强大的氧化能力。碘酊为碘的乙醇溶液;碘伏为碘与载体的结合物(常为聚维酮碘)。多用于皮肤黏膜、体温计以及其他物品表面的消毒。碘酊对皮肤有刺激性,消毒后需以75%乙醇将其擦净;碘伏着色易洗脱,刺激性较轻微。
(2)醇类消毒剂:醇类的杀菌活性随碳链的长度增加而增加(最高活性见于5~8个碳原子)。乙醇(alcohols)或异丙醇最为常用,可迅速杀死细菌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某些真菌和有包膜病毒。杀菌机制在于去除细菌胞膜中的脂类,并使菌体蛋白质变性。乙醇浓度为70%~75%时杀菌力最强。
异丙醇的杀菌作用比乙醇强,且挥发性低,但毒性较高。一般多用于医疗护理器材、皮肤的消毒和浸泡体温计。
3.低效消毒剂(low-level disinfectants)
低效消毒剂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结核分枝杆菌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
(1)季铵盐类消毒剂(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我国使用最普遍的是苯扎溴铵(benza lkonium chloride,商品名为新洁尔灭)。其溶液无色、无臭、刺激性轻微。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吸附于细菌表面,改变胞壁通透性,使菌体内的酶、辅酶、代谢中间产物逸出,呈现杀菌作用。表面活性剂又称去垢剂,易溶于水,能减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物品表面油脂乳化易于除去,故具有清洁作用。
表面活性剂有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类。因细菌带阴电,故阳离子型杀菌作用较强,但不得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合用。可用于皮肤、黏膜、物品表面、地面消毒。
(2)氯已定(chlorhexidine,商品名为洗必泰)为双胍类化合物。其溶液无色、无臭、刺激性轻微。
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可用于皮肤、黏膜、物品表面地面消毒。
(3)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杀菌作用,多用于皮肤、黏膜冲洗、浸泡消毒以及食(饮)具、蔬菜、水果的消毒。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