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用到的“龙胆紫、醋酸洋红”等染料均属于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成碱性(pH>7)吗?
上述碱性染液在配制时都用到了乙酸,他们的pH,怎么会是大于7 的呢?肯定会小于7啊。那么,染料的分类依据到底是什么?怎样理解?
醋酸洋红染色液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碱性染料,常用于细胞核染色、染色体的固定和染色。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需要用碱性染液,此时可以使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花粉检测中,可以采用醋酸洋红检测花粉是否处于单核期。醋酸洋红染色液含高浓度乙酸和洋红,pH呈酸性,是很好的细胞核、线粒体染色剂。
根据染料的化学性质分类, 可分为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复合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染料分子电离后, 其阳离子有颜色,阴离子无色, 阳离子可与染色目标结合, 使目标着色。而酸性染料是指染料分子电离后,其阴离子有颜色,阳离子无色,阴离子可与染色目标结合,使目标着色。复合染料则是由酸性和碱性染料混合配制而成。碱性(或酸性)染色剂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的,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的。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又称阳离子染料)。助色基团带负电荷的染色剂为酸性染色剂(又称阴离子染料)。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分子结构的某些基团吸收某种波长的光,而不吸收另外波长的光,从而使人觉得好像这一物质“发出颜色”似的,因此把这些基团称为“发色基团”。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部分称为助色基团助色基团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 产生染色效果。(1)碱性染料可以使酸性物质染色,因为酸性物质可以电离出H+从而使自身带负电荷,碱性染液中的有色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酸性物质相吸引,牢固地将其染上颜色。(2)酸性染料可以使碱性物质染色, 因为碱性物质可以电离出OH-从而使自身带正电荷,酸性染液中的有色阴离子和带正电荷的酸性物质相吸引,牢固地将其染上颜色。如果染色目标为蛋白质,染料的选择要根据溶液pH的变化而变化。因蛋白质含有氨基和羧基,在酸性溶液中,当溶液的pH值小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正电荷,易被酸性染料染色。在碱性溶液中,当溶液的pH值大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负电荷,易被碱性染料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