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晋元中学

家长学校教育宝典

浅谈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赖国献

发布时间:2016-12-20 21:42 分类:教育宝典 发布单位:蕉岭县晋元中学 点击量:738 【公开】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教育改革浪潮。《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中国数学教育沿着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

       .科学把握课改核心,转变数学学习方式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角色转换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确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的学生观。倡导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的数学教学观念。数学教师应充当教练的角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练就千差万别的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2、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⑴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① 把课前剪好的△ABC纸片分别剪下∠A∠B∠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组成什么角?

        ② 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

        ③在拼图中,你受到哪些启发?(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证明)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A∠B∠C180°,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⑵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三角函数概念教学时,我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①   Rt△ABC中,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如何求另一直角边?

        ② Rt△ABC中,已知∠C和斜边BC,如何求∠C的对边AB

       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到勾股定理,而问题利用勾股定理则无法解决,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效果、效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益,这种追求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    (  x   +  y   ) 2  = x2  +  y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 x y )( xy )=______

 ( x y )( xy )=______

       3.引导学生发现:

       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 (  x  ±  y  ) 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x2  ± 2xy +  y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  x  +1 ) 2的结果吗?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是可以作为公式的。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讲勾股数时,我出示了这样几组勾股数,让同学们讨论这些勾股数的特征:

       345   51213  72425  94041……

       开始学生们只注意到:每组勾股数的前一个数都是奇数,后两个数是一偶一奇,之后陷入僵局。我启发道:一偶一奇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发现是连续数。忽然一名学生发现后两数之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稍一顿,即抬头,急切地说:这两个数的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这个完全平方数就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这样,在思考、观察中发现规律,灵感一触即发。学生们找到了勾股数的特征:即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分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此奇数与这两个连续自然数成勾股数。模仿只能跟着走,创新才会出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探索和思考,引导学生去大胆创新。

       .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而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  解不等式 3(1x)<x5

    解:去括号,得

       33x<x5

    移项,得

      3+5<x+3x 

    合并同类项,得8<  4x

    不等式两边都除以4,得2<xx>2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如果能诱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也就能清楚地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 比较大小5x3xx1x,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作为众多数学老师中的我,一定会为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而努力奋斗,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新!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梅州市教育局(C)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54200号
梅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运营支持: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学府路     联系邮箱:79054783@qq.com